酒與包裝
2016-04-16
酒文化是全人類各民族文化中的一個共同點,它具有很廣泛的社會性和人民性,蘊藏著很豐富的內涵,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持久的生命力。
酒與包裝,在幾千年的發展史上,是兩個互相融合的互動產業,相互促進,結伴發展,相映生輝,酒是產品,包裝后成為商品,進入流通領域。走進市場,你就會被品種繁多的品牌所沖擊:國家名牌、地方名牌、廠家名牌、老名牌、新名牌...琳瑯滿目。紅的、綠的、白的、黃的、黑的、金的,花花綠綠的強烈色彩刺激著消費者,再加上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各式各樣的包裝盒子,整整齊齊的排對列陣。這些包裝都各有各的特點和“氣派”,其中不乏漂亮大方出類拔萃的,尤其是名牌酒瓶的樣子,透明的玻璃質地,陶釉的光彩照人,粗粗動人的“身段”(造型)更是藏而不露,“深閨待字”(待售)。但是多數包裝盒象一個面孔,構圖大同小異,且以幾何形塊面分割較多,色彩類同,非金即銀,好像不如此便不足以顯示其豪華氣派。結果在貨架上那個就出現了這樣的局面,包裝與內物嚴重失調,低價位酒的包裝與高價位酒的包裝,國家名牌與非國家名牌酒的包裝格格不入,給消費者造成誤導和逆反心理。包裝就應該反映出同級別的檔次,不能魚目混珠。一般來講,可分禮品、高、中、低四個檔次包裝為妥。要有個性有特點,要喝酒內質統一起來,有利于消費者明確的選擇,也有利于廠家和銷售代理商確定銷售地區、地點和銷售對象。那種隨“市場風”,隨“炒風”,而忘卻了身份、環境、銷售對象,一味追求富麗堂皇跟著別人跑,是一種自殺品牌的行為,后果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