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復合軟包裝是食品包裝的重要形式
2016-04-21
塑料復合軟包裝因其便利性、功能性和經濟性受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是食品包裝的重要形式。在塑料復合軟包裝市場中,常見的包裝材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雙向拉伸聚酯(BOPET)、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酰胺(PA)、紙、鋁、纖維素和聚氯乙烯(PVC)等。包裝材料與食品安全緊密相關的4大領域包括:包裝材料與產品的相容性,包裝材料中化學物的遷移,包裝材料的阻隔性和包裝材料的密封完整性。其中,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在提升復合軟包裝的阻隔性與密封完整性上表現優異,越來越受到品牌商的青睞。
HIS Chemical在其2014年的塑料發展報告中提到,2013年聚丙烯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塑料品類,占全球塑料消費的27%,使用量達到2億噸左右。據PCI的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國內復合軟包裝市場容量將達到620億元左右,其中食品類包裝預計將占整體需求的60%左右。據AMI的報告顯示,預計2016年國內食品類軟包裝對BOPP薄膜的需求量高達236萬噸,占整體BOPP薄膜需求量的62%,食品行業已經成為BOPP薄膜的重要消費領域。
聚丙烯薄膜的阻隔性能
食品從生產到消費的流通過程中,往往會遭受到環境的影響,包括氧氣、濕度、氣味和紫外線等。這些環境因素容易引發食品變質、腐化和霉變等,從而導致食品安全問題。
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食品很容易腐爛變質,有時速度甚至相當驚人。其原因就是在氧氣、濕氣的輔助下,食品中未滅活的細菌會以非常驚人的速度繁殖,細菌繁殖代謝是導致食品腐爛變質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關鍵因素。因此,為了保證食品安全,確保食品能以“鮮活”的狀態到達消費者手中,除了控制流通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外,最關鍵的是找到食品變質的根源,即阻止細菌繁衍的養分供應,這樣也就控制了細菌的繁衍速度,延長了食品的保質期。眾所周知,多數細菌是以氧氣、濕氣為繁衍條件的,如果包裝材料在研發設計上,能有效阻擋空氣中的氧氣和濕氣,則勢必會為食品增加安全保障。
以海南臺風賑災面包霉變事件為例,2014年7月,超強臺風“威馬遜”重創海南,省民政廳向災區發放救災食品,但發放到受災民眾的面包發生霉變現象(如圖1所示),引發民眾的抗議。經過調查發現,該批面包于2014年7月1日生產,產品保質期為半年。然而在短短20天時間內,產品就已經出現霉變現象。除了食物本身的質量問題之外,包裝薄膜的阻隔性較差也是引發面包霉變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