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設計者不斷將綠色理念融入到產品包裝中
2016-04-18
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包裝設計者不斷將綠色理念融入到產品包裝中。選擇環保材料、采用安全加工方法,將包裝整個生命周期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是綠色包裝倡導者追求的終極目標?;诖?,許多包裝設計者習慣從減量化、環保化、回收再利用等角度入手,尋求最佳的綠色包裝解決方案。與此同時,一些設計者也提出了包裝智能化的綠色設計理念,即在現有包裝中融入智能化技術,使原有包裝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同時,也滿足綠色環保、健康安全等要求。當下,這一創新理念受到了國內外包裝市場的熱切關注。
著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預計到2025年,全世界智能物聯網技術的產值將達到2.7萬~6.2萬億美元,屆時約有30%~80%的零售商將采用基于智能包裝的智能物流。雖然麥肯錫并沒有在報告中明確指出智能包裝市場的增長趨勢,但可以預見,智能化包裝技術將在未來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本文中,筆者將對促進食品加工領域智能化綠色包裝系統構建的四大驅動力進行簡單闡述,愿與業界共饗。
驅動力之一:新政策推動技術應用
2011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FDA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以下簡稱“FSMA”),這是自1938年以來,美國對現行主要食品安全法律的一次重大修訂和改革,在當時轟動一時。新的法案將聯邦監管機構關注的焦點從食品污染轉移到防患于未然上,重新規定了在整個供應鏈上對食品進行跟蹤和監控的方法,以確保美國的食品安全。FSMA實施后,大多數食品企業對其產品實施了從原產地到零售貨架的全程追蹤,這意味著必須采用各種形式的智能包裝來完成這項使命。
除了FSMA之外,美國政府也在與食品相關的其他法規中增添了應用智能包裝的條例。例如,2002年制定的《生物反恐法》中就規定了對產品追蹤的要求。位于芝加哥的布洛默巧克力公司是北美地區最大的可可粉加工商和巧克力原料供應商,出于對《生物反恐法》的嚴格遵守,該公司已經開始使用射頻識別技術(RFID)來跟蹤出貨,同時將追蹤一直延續至經銷商處。迫于法律法規的要求,目前一些規模較小的食品公司也開始逐漸應用這種追蹤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