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設計的常見弊端
2016-05-23
琳瑯滿目的包裝中,顧客總是只選擇自己所喜好的產品,除了產品本身的知名度和滿意度以外,包裝設計的話語權正在影響著消費者做出購買決定。兼具了上述包裝的主要作用后,包裝就從此高枕無憂了?其實不然,包裝設計中的一些弊端,常使原本從貨架拿起產品的顧客的手又放下了,轉而選擇了其它同類產品,這個時候必須要知道包裝的弊端究竟在哪里?
在快速消費品的包裝中,常見的設計弊端如下:
包裝沒有凸顯產品的銷售主張
產品通過包裝設計可以滿足消費者的訴求及歸屬,而當一個產品的包裝設計缺乏主題時,就很容易輸給有主題的競品,這是產品的銷售主張受到抑制。當消費者在選擇袋裝喜糖時,同樣的價錢他會選擇有喜慶字樣及紅色圖案的品牌還是一般的只有字樣的品牌呢?結果是不言而喻。
包裝圖案與產品內涵南轅北轍
有的企業的包裝設計是由印刷廠承擔的,而印刷廠的設計能力往往參差不齊,一些小印刷廠的設計通常令人大跌眼鏡。如明明設計的是食用話梅的包裝,卻在袋子上印上了花草的圖案,這個時候消費者就會覺得莫名其妙,在仔細觀察后通常會因為質疑產品層次而放棄購買。
包裝華而不實
一些產品為了達到差異化的目的,往往習慣走“捷徑”,即不通過產品本身形成差異,而是通過包裝的“豪華路線”形成差異,往往卻得不償失。如某牌子的禽蛋,包裝搞得像奢侈品,有消費者開玩笑說,這東西買回去都舍不得吃,那盒子也舍不得扔,結果干脆不買了。由此可見,包裝的過度奢華如果缺乏有品質的產品支撐,往往會被當作是噱頭,最終落個華而不實無人喝彩的結果。
包裝與潮流格格不入
如今的包裝雖然是企業行為,但切實存在著潮流現象,如環保包裝的悄然流行就不可以等閑視之。環保包裝最直接的反映了企業對消費者的關注程度,這樣的企業容易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如直銷的安利產品,基本都采用環保再生包裝,這樣的包裝不但可以保護生態環境,而且也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保護產品性質不發生改變。
在包裝設計規避了缺陷并含蓋其一般功能時,我們的包裝從此就無往不利了?答案是否定的,我們需要的是可以打動消費者的包裝,怎樣才可以獲得設計出此類包裝的設計靈感呢?
有很多商品本身是很有文化底蘊的,但是由于后續的設計者缺乏對該產品歷史及人文內涵的了解,設計出的包裝往往并不能彰顯產品的品位。一旦一種產品能夠將其歷史原貌較接近的復原,往往也會使消費者折服,“霧里青”名茶就是個很好的例證。在恢復這種歷史名茶前,其包裝設計者也查閱了大量的茶葉歷史資料,雖然沒有得到圖片的佐證,但是結合各種信息設計師得出的結論是歷史上的“霧里青”是用瓷罐包裝的。經過分析當時的瓷罐器型,設計師設計出了現在使用的“霧里青”包裝瓷罐。后來瑞典的歌德堡沉船被打撈上來,上面的在海水中浸泡了近一百多年的“霧里青”所采用的包裝竟與設計師所設計的十分接近!這種接近歷史原貌的包裝使得此茶葉品位凸顯而備受消費者關注和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