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性包裝材料
2016-04-25
可食性包裝材料的基礎原料以蛋白質、淀粉、多糖、植物纖維、可食性膠及其他天然物質等人體能消化吸收的天然可食性物質為主,通過不同分子間相互作用而形成具有多孔網絡結構的包裝薄膜,此類包裝薄膜直接緊貼食品不影響食品風味,且具有質輕、衛生、無毒無味、保質、保鮮效果好等諸多優點。根據基礎原料的不同,可食性包裝材料可分為以下幾類。
1.淀粉類可食性包裝材料
淀粉類可食性包裝材料以玉米、紅薯、土豆、魔芋及小麥等淀粉為主要原料,制作時,將淀粉成型劑與膠黏劑按一定比例配置,然后充分攪拌均勻,再通過流延或熱壓等方式加工制得包裝薄膜或具有一定剛性的包裝容器。其中,所使用的膠黏劑多為天然可食性動植物膠或菌類膠,如明膠、瓊脂、天然樹脂膠等。
2.蛋白質類可食性包裝材料
蛋白質類可食性包裝材料是以膠原蛋白、乳基蛋白及谷物蛋白薄膜等蛋白質為基礎原料,利用蛋白質的膠體性質,同時加入其他添加劑改變其膠體的親水性而制得的一類包裝材料。
3.多糖類可食性包裝材料
多糖類可食性包裝材料主要是利用食物多糖的凝膠作用,以多糖食品原料為基礎原料制得。根據基礎原料的不同,其大體上可分為纖維素薄膜、殼聚糖薄膜、茁霉多糖薄膜及水解淀粉薄膜4種。
4.脂肪類可食性包裝材料
脂肪類可食性包裝材料是利用食物中脂肪組織纖維的致密性制得的。根據不同的脂肪來源,其可分為植物油型薄膜、動物脂肪型薄膜和蠟質型薄膜3種。
5.人工合成類可食性包裝材料
顧名思義,人工合成類可食性包裝材料所使用的主要原料為人工合成物質,如可食性塑料、人造纖維、合成膠等,此類包裝材料多為安全無毒,但不含營養類物質,人或動物食用后不會對生理機能產生負作用,目前主要應用于可降解食品包裝材料。
6.復合類可食性包裝材料
復合類可食性包裝材料利用多種基礎原料組合,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藝制得。其基礎原料包括前述五種類型可食性包裝材料所用到的,如淀粉、蛋白質、多糖物質、脂肪材料、人工合成物質及必需的添加劑。
國內研究現狀與發展
國內可食性包裝材料主要用于產品內包裝,如糖果防粘淀粉紙、腸衣、膠囊殼、糖衣等,該類材料的應用已相對成熟。目前,國內在可食性包裝材料方面的新技術應用包括可食性食品托盤或內襯、水溶性包裝袋等。
可食性食品托盤或內襯不僅可用于餅干類食品,起到支撐和保護食品的作用,防止其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損壞,也可用于水果、禽蛋類生鮮食品的包裝,但其用后只能供家畜作飼料,而不能供人食用。該類包裝材料是在玉米蛋白原料中加入紙漿纖維或其他纖維,再經擠出或類似于造紙工藝的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剛性和挺度的薄型板材,也稱玉米蛋白包裝紙,其具有較好的耐熱性和防油效果。
另外,國內部分產品包裝已開始使用水溶性包裝袋,如小袋咖啡,使用時只要將其直接放入熱水中一沖,不用開包便可將拌料溶化,食用時還有營養和特別的風味。纖維素是制取該類包裝材料的重要物質,很多包裝材料的成膜、增黏都離不開纖維素,如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等。同時,還要加入硬脂酸、軟脂酸、蜂蠟、瓊脂等原料作為增塑劑和增強劑,制得的包裝薄膜為半透明狀,柔軟、光滑、遇水即化,同時具有較高的拉伸強度,但透濕性和透氣性較低。
由于國內過于看重外包裝的裝飾效果,簡約環保的包裝目前還未普遍受到商家和消費者的認可。因此,我國目前對可食性包裝材料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內包裝層面,可食性外包裝在我國市場上幾乎看不到,甚至進口商品中也極少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