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外包裝設計越來越精美和醒目
2017-04-17
包裝革命猶如一面鏡子,它進行到什么程度,可以折射出一個國家的經濟和文明位階。要進行包裝革命,需突破三大重點,即源頭減量、材料環保、回收利用。
制訂“適度包裝”的相關標準。從環保和保障消費者權益的角度,以包裝立法的形式加以規范治理。目前,國際上流行的對過度包裝的界定標準是空位容積率不大于20%,包裝成本不超過產品售價的15%。
推廣無毒、無害、無污染包裝。用法律法規等強制性手段,遏制含有毒物質及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的包裝材料的生產和進口;加大對無毒、無污染、無浪費環保包裝材料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加重對生產劣質包裝制品的處罰。
加強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立法。與循環經濟促進法和環保法相呼應,制訂一部包裝法,明確規定包裝原材料的消耗比、回收比和回收物質占有比,規定包裝企業在回收中的責任和義務,并制訂包裝廢棄物排放標準,嚴格據此頒發包裝“綠色標志”,禁止非綠色標志包裝上市。
過度和粗放式包裝帶來的隱患,早已引起業內人士的重視。但在扭轉現狀上,倡導包裝革命者卻遭遇了重重阻力。
過度包裝屢禁不止。無論華而不實的禮盒,還是包裹嚴實的快遞,都繞不開“利潤”二字。前者可以提升商品價值,讓原本幾十元的產品價格飆升幾倍甚至幾十倍;后者則是商家出于運輸安全考慮,打包一定要寧多勿少,因為一旦出現損壞,店家就要承擔全部損失。但歸根到底,過度包裝的屢禁不止,是由于我國還沒有制訂出相關的“適度包裝”標準,無法可依。
消費者越來越青睞包裝精美、醒目的產品,不僅因為其鮮明的品牌意識、從貨架上挑選時更便捷迅速,更因為包裝文化已經逐漸成為消費者獨特消費體驗的一部分,是購買驅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