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設計的民族化
2016-08-26
要實現包裝設計的民族化,首先要做到對本國文化的深刻理解。傳統元素既非符號,也非道具,它是一種文化,不能對它進行表面上的生搬硬套。比如中國的水墨,書法,講究的是意,氣,神,具體表現為蒼勁,空靈,雅致,每筆的輕與重無處不體現著深刻的文化寓意。這就要求設計師在進行包裝設計時,首先要理解產品,再去尋求能夠代表產品形象的中國元素,同時對這些"元素"的背景要有一定了解,這樣才能使用合適的現代設計手法。
中國傳統藝術一直以來強調意境的表達,追求展現對大千世界的真實感受,而不拘泥于對象的真實形態,具有明顯的比喻,象征意義,在使用中要因地制宜地運用,注意對產品和市場方面的適應性,還要注意對某些地區民族特定風俗習慣的適應性。中國地域遼闊,有不同的審美習慣,要特別注意,不能設計得不合時宜。如果脫離這些傳統元素的本質,不加思考地運用,不僅不能起到輔助包裝的效果,而且出來的作品也是沒有靈魂的。
任何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的民族,不管它在物質方面如何發達,它在精神文化方面必將成為外國文化的俘虜,其結果無疑是悲慘的。"因此,所追求的包裝民族化,不是簡單地對傳統圖案,文字等元素表面的,外在形式的模仿,把它們刻板地移植在包裝的視覺平面上,而是應從對形式的追求達到精神的凝練,將其內涵轉化為修養,在作品中自然地流露,以充分發揚傳統文化和藝術的形式美,思想美,意境美。只有在吸收借鑒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包裝形式,才能更好地為產品傳達信息,提升附加價值。如:中國的"茶"較多的都是流于日常飲品,滿足基本生理以及待客的禮節性需要,但"茶"進入日本,卻升華成為"茶道",身價百倍,并在國際化的流通秩序中演變成了日本文化的標志。所以,在包裝設計民族化的過程中,對民族傳統文化既要傳承,更要創新。不僅對本民族的文化要作深層次的理解,學習和有選擇地繼承,還要不拘泥于傳統,多借鑒國外的先進設計理念和國際審美時尚,多利用先進的材料,工藝手段,從形式上升華,用現代的功能要求,觀念,手法來表現傳統文脈的形與意,發掘出能滿足現代人心智需求的元素,創造出真正現代形式的包裝,形成同國際間的對話和交流。因此,探求民族傳統文化和現代審美觀,價值觀的契合,成為原創的一個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