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不同時代包裝設計代表
2016-08-09
包裝文化要從中國說起,雖然現代包裝色彩紛呈,包裝材料五花八門,但紙品包裝還是現代包裝的主流。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作為月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月餅包裝文化是從紙盒包裝開始的,中國月餅包裝的發展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改革開放給月餅業帶來了一股春風,隨著港臺食品業進入中國,給大陸月餅包餅業注入了活力,新潮月餅與月餅包裝同步進行,月餅包裝開始向禮品方向發展,消費者從歷來只重視月餅品質轉向品質和包裝并重,促使月餅包裝多元化。形狀上除方型外,還有圓形、橢圓形、多角形等。材料在以往傳統的紙盒、鐵盒基礎上,塑料禮盒也廣為采用,選才由干篇一律的嫦娥、明月,延伸到花卉、神話、風景等。
準小康年代:百花齊花的九十年代中期,生活水準的準小康年代提前到來,月餅包裝精制化、高檔化、品味化日趨強烈,與此同時,為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月餅包裝十分注意多功能性、觀賞性、應景性,呈現百花齊放、繁花似錦的喜人景象,包裝已成為知名企業吸引消費者的重要手段,市場各種月餅提籃禮盒盛行,月餅吃完,包裝還有實用性。
生活富裕,消費也講究品牌,一些食品企業開始突出品牌形象。大酒店、酒家、餅業公司利有企業形象在食品的品牌的地位采用月餅來宣傳自己,如廣州酒家、趣香園、華美等。月餅包裝形象申請注冊,用法律手段保護品牌。專業化、系統化、知識化的包裝已形成規模。
月餅包裝必然走向綠色環保。回歸自然、追求健康、保持環境,不單單是對月餅品質的要求,也是對包裝的必然要求,以精美的紙品包裝為主流,帶動竹編、藤器、木質禮盒的發展,將給節日生活帶來更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