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包裝持續發展
2016-05-20
綠色包裝是指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無害,能循環復用和再生利用,可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包裝。也即包裝產品從原材料選擇、產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廢棄的整個過程均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包括了節省資源、能源、減量、避免廢棄物產生,易回收復用,再循環利用,可焚燒或降解等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內容。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包裝業本身的發展綠色包裝的內容還賦予了新的內涵。綠色包裝一般應具有5個方面的內涵:包裝減量化;包裝應易于重復利用;包裝廢棄物可降解腐化;包裝材料對人體和生物無毒無害;包裝制品從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制造產品、產品使用、廢棄物回收再生,直至最終處理的全過程均不對人體及環境造成公害。
(一)輕量化、薄塑化、無氟化、高性能的包裝材料
這是綠色包裝材料發展所邁出的第一步,主要是對現有的包裝材料進行開發、深加工,在保證實現包裝三大功能的基礎上,改革過分包裝.發展適度包裝,盡量縮減使用包裝材料,降低包裝成本,節約包裝材料資源,減少包裝材料廢棄物的產生量,努力研制出輕量化、無氟化、高性能的新型包裝材料。如對啤酒等飲料的包裝可采用一次性更輕更薄的玻璃瓶包裝,避免回收玻璃瓶重新灌裝后的爆炸傷人事件發生。
(二)重復再用和再生的包裝材料。
包裝材料的重復再用和再生利用是現階段發展綠色包裝材料最切實可行的一步,是保護環境、促進包裝材料再循環使用的一種最積極的廢棄物回收處理方法如推行啤酒、飲料、醬油、醋等玻璃瓶多次重復使用瑞典等國家實行聚酯PET 飲料瓶和PC奶瓶的重復再用達20次以上。荷蘭Wellman公司與美國Johnson公司對PET容器進行100 的回收,并且獲得FDA批準,可熱灌裝而不發生降解,且比一般純凈PET或有夾層的PET更便宜,在歐美直接可以用于飲料食品的包裝。
(三)可食性包裝材料
可食性包裝材料以其原料豐富齊全,可以食用.對人體無害甚至有利,具有一定強度等特點,在近幾年來獲得了迅速發展。可食性包裝材料現已廣泛地用于食品、藥品的包裝。使用方式有:將可食性包裝材料制成薄膜;作為商品的內包裝及外包裝;裹包糖果;作為粘性糕點的襯墊;做成包裝袋用以密封包裝食品;浸涂商品而將商品包于膜殼內;制成一次性的飲料杯與快餐盛具等剛性與半剛性容器;制成腸衣、果衣與膠囊等。可食性包裝材料的原料主要有淀粉、蛋白質、植物纖維和其它天然物質在以玉米、小麥、土豆、豆類、薯類等農作物為基材的可食性包裝材料中.以玉米淀粉改性加工成可食性包裝材料最為典型,且加工技術與實際應用都較成熟。根據其所加入的添加劑、酸堿處理、酶處理或氧化處理的方法不同.可以制成薄膜,也可擠出成型,作小食品的膜衣,還可制成既防水又防油的飲料杯和快餐盤等。